究竟怎樣才能喝上安全健康的水呢 |
自來水要達到安全衛生飲用水標準,最好通過凈化處理,凈水器順其自然成了很多家庭的日常用品。現在市場上的凈水器產品品牌頗多,讓消費者有了很大的選擇余地。但在現實的選購過程中,不少消費者受到相關專業知識的限制,很難辨別該選擇怎樣的凈水器。而廠商往往在宣傳當中鼓吹一些新概念,使消費者更如墮入云里霧里。 究竟怎樣才能喝上安全健康的水呢?怎樣才能選擇一臺真正能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的凈水器呢? 一、 凈水器的處理工藝 現在市面上的凈水器處理工藝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化學處理工藝:通過化學原理進行水質處理,常用的有離子交換樹脂和KDF(銅鋅合金);另一種是物理過濾工藝:通過膜的過濾精度進行的水質處理,常用的有反滲透(RO膜)技術和超濾膜(UF膜)技術。 化學處理工藝: 離子交換樹脂:利用采用離子交換原理,樹脂中所含的可交換 Na+與水中的陽離子(Ca2+、Mg2+、Fe2+等)進行離子交換,使容器出水中Ca2+、Mg2+離子含量大大降低。 樹脂(離子交換法)通常應用于軟水機,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水堿,不能去除水中的雜質、細菌、病毒和重金屬,直接飲用對身體不好,屬于生活用水,比如洗澡,美容等。 KDF(銅鋅合金):俗稱白金離子,是一種高純度銅-鋅顆粒合金,它可以和水中的有害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清除重金屬離子、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氫、余氯及氯仿等,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KDF(銅鋅合金)通過電化學氧化—還原(電子轉移)進行水處理工作,缺乏穩定性和時效性,加之壽命比較短,多與活性炭濾料同時使用,多用于中央凈水機。由于處理水量一般較大,雖然能將水進一步凈化,但是目前還達不到直飲水的標準。 物理處理工藝: 微濾(MF) 過濾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見的有PP濾芯、陶瓷濾芯等都屬于微濾范疇,用于簡單的粗過濾,過濾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質,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病毒、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 PP濾芯、陶瓷濾芯通常不能清洗,為一次性過濾材料,需要經常更換。 超濾(UF膜) 超濾(UF)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分離技術,過濾精度達到0.01微米,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并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 以進水方式可分為外壓式和內壓式兩種。外壓式:原水從膜絲外進入,凈水從膜絲內制取,外式的工作壓力較內式要低,性能穩定,過濾精度持久不變。反之則為內壓式,其性能不穩定,使用一段時間過濾精度會下降。 現在外壓式超濾膜廣泛應用于凈水設備中,內壓式超濾膜已逐漸退出市場。 反滲透(RO膜) 反滲透技術是一種超高精度的利用壓差的膜分離技術,過濾精度在0.0001微米左右,幾乎可濾除水中的一切的雜質(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能夠將有害雜質和病毒徹底清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