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除了氧氣,恐怕就是水了。水與健康息息相關: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約占體重的70%;在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中,水排在首位;人體新陳代謝、關節潤滑、促使食物溶解等各種生理功能的實現,要靠水得以進行。研究顯示,當人體失水超過體重的10%至20%時,人就會死亡……正因為誰都離不開水,所以喝水便成為人生活中最基本、最必需的一項內容。
但近年來隨著水源水質量受環境污染日趨下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桶裝或瓶裝水、形形色色的飲料層出不窮,到底喝哪種水才更健康、怎樣喝水更科學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采訪了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衛生與衛生工程研究室主任、國際水質聯合會會員李君文教授。
李君文表示,從原則上說,凡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是可以安全飲用、能滿足人基本生存需要的。但由于制造工藝不同,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各種飲用水物理和化學特性略有差異、功能也各有千秋,科學飲水其實是大有講究的。
飲水之誤
喝的水并非越純凈越好
李君文介紹說,現在生活中琳瑯滿目的飲用水主要分為:天然礦泉水、礦物質水、自來水和純凈水,水中所含有益成分依此順序遞減。其中,天然礦泉水取自自然界的泉水,水中含有一定的鈣、鎂、鋅、鍶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水源需經一年的水質等動態監測才能進行開采,制成天然礦泉水產品還要經過濾、消毒等處理,一般灌裝為瓶裝水。純凈水是指自來水或湖水經過反滲透膜處理或蒸餾后的水,包括直飲水、蒸餾水等。礦物質水又稱“人工礦泉水”,是以純凈水為基礎,按一定比例加入化學試劑后形成含有一定礦物質、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產品。如今,礦物質水和純凈水多作為桶裝水供人們日常飲用。
“盡管純凈水非常‘干凈’,但若長期飲用可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負面作用。”李君文解釋說,“水至清則無魚”,純凈水在去除對人體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去除了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對人體有益物質,而微量元素在機體正常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尤其硒、鐵、銅、鋅、錳等元素缺乏,將影響一些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機體對抗自由基即抗衰老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委托我國衛生部出版的《飲用水水質準則》指出,從水中攝入鈣、鎂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量達5%至20%,如食物中攝入量轉少時,水中攝入比例可高達50%。且有動物實驗表明,長期飲用純凈水會對心血管和骨骼系統有不良影響。因此,嬰幼兒和發育期青少年、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不提倡長期飲用純凈水。
此外,有人提出“純凈水中缺乏的離子和微量元素等,可通過飲食補充”的說法,一些商家也借機炒作。李君文對此表示,此說法不完全正確。就我國目前膳食結構而言,許多微量元素很難從食物中攝取,而主要是從水中得到,還有如氟等微量元素只能從水中獲得(適量氟可預防齲齒)。而且,一般從飲用水中吸收礦物元素比從食物中吸收更容易,這是由于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呈游離狀態,而食物中雖也含有這些微量元素,但因其常會與其他物質結合而阻礙了機體吸收。
拿飲料當水喝不可取
“現在不少人把飲料當水,在他們看來喝飲料就等于或優于喝水,有的年輕人甚至不喝白開水只喝飲料或一些含乳飲品。這是完全錯誤的,長期如此會導致肥胖、內分泌紊亂、影響生理功能等一系列嚴重后果。”曾擔任本市涉水健康相關產品評審專家的張淑蘭主任技師表示,很多飲料含糖量較高,長期大量飲用會導致人肥胖、影響正常營養吸收,還可使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風險;一些飲料中添加了香精、色素和防腐劑等成分,有研究顯示,這些元素可影響兒童大腦發育,也可能是兒童多動癥病因之一。另外,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會導致缺鈣、引起骨質疏松,還會損害兒童牙齒表面的保護層——牙釉質,輕者可在牙齒表面形成褐黑色的色素沉著,重者則會引發齲齒。還有研究發現,食管癌的發病明顯與碳酸飲料攝入量的上升有關。因此,飲料絕對不能當水飲用。此外,一些商家在水上“大做文章”,宣稱“功能水,喝出健康來”等有誘惑力的口號吸引消費者,且這些水因宣稱有防癌、美容等“功能”而價格不菲,同等容量的瓶裝“功能水”售價可達普通水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對此,李君文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飲用所謂“功能水”可以促進健康。“喝功能水能防癌抗癌”、“水是最好的藥”等說法,只是商業運作的概念炒作,并無臨床依據,市民不可盲目跟風,以免受騙。
自來水終生喝保證安全
桶裝水注意清洗莫直曬
自來水是目前大多數人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日常生活中,常會聽到一些老百姓反映家里的自來水“發黃、有異味”。那我們還能不能喝自來水了?李君文表示,答案是肯定的。
他說,目前絕大多數自來水出廠時達到了國家生活飲用水的標準,其味和色度有時不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緣于自來水處理時特殊情況下出水濁度偏高;二是從自來水廠出來的水在經管網輸送過程中,因輸送管網使用時間長,部分管道老化、腐蝕,也可造成水濁度增高。另外,為殺滅水中致病微生物,自來水處理中要添加漂****等進行消毒,尤其夏季會添加較多,以致水中會留有漂****味。
“我國水質標準制定原則是飲用水必須保證終身飲用安全,即按照人均壽命70歲為基數,以每人每天飲用2升水計算,終身飲用自來水不會對健康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危害。”李君文說,目前我國自來水執行的是新修訂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經煮沸后完全可直接飲用。當然,盡管目前自來水廠的處理工藝可以去除水中絕大部分污染物,但不可能達到純天然的程度。因此,有條件者可安裝家庭凈水器對自來水進行再次凈化,或與純凈水等桶裝水交替飲用。燒自來水時,不妨等水燒開后再燒5分鐘后把火關上,飲用更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安裝哪種凈水器,若不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換過濾芯,凈水效果就會適得其反。這一點同樣適用于百姓居家或辦公環境中常使用的桶裝水及其飲水機,若長期不用或使用卻不清洗消毒,很容易使出水的細菌超標。此外,桶裝水不要放在高溫或陽光照射處,開封后最好在1至2周內喝完,以免時間一長桶壁上形成藻類、污染水。
飲水之道注意四原則
李君文提醒,科學飲水要注意如下幾項原則:
按時飲水,莫等口渴才喝。出現口渴已表示體內嚴重缺水,因此要養成即使口不渴也要常喝水的習慣。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飲水量為2至3升。個人可根據自身所處環境(溫度、濕度)、健康狀況及食物攝取量等適當增減,如一般感冒患者可多喝些水,但一些腎病、浮腫患者則需少喝些水,身處夏季或從事高溫作業者因出汗較多應多補水。
空腹喝水。這樣水會直接接觸消化道黏膜,更易被身體吸收。
一次不能大量喝水。若圖一時痛快、一次喝入大量水,會使水在胃腸道內驟然積聚,體積陡增的同時使胃部沉重悶脹,還妨礙膈肌活動,影響正常呼吸;血容量的迅速增加,使心臟負擔突然加重,影響心、肺功能,有基礎病者可引起心慌、疲憊、憋氣等癥狀。因此飲水最好少量、多次。
晨起喝杯水。起床后喝杯溫開水、淡茶水或淡蜂蜜水,有利稀釋血液、改善血液循環,還可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此法尤其有益于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和便秘者。
飲水健康知識:www.fanjeis88.com/jiank.asp |